【感想】關於 “頻率的重量”

以下這段話是整理自我前天在專班群組分享的內容: 『當一個人沒有把自己接住,希望別人來接住,例如「我很焦慮/恐懼/急躁…..,我希望有人可以接住我的焦慮/恐懼/急躁……」的這種頻率,這些頻率在無形中就會產生“重量”,讓人有壓力。 這些東西我相信大家在生長過程中都不陌生。 可是當大家自己接住自己,在聊天提問時就會只是單純的分享,這種狀況下就不會有那種「重量」的感覺出現。 這很抽象,希望我的表達夠清楚』 講得更白話一點,就是「當我散發想從他人身上獲得些什麼」的時候,這種“重量”就會出現。想要人家拍拍、秀秀、誇獎、稱讚、給我定位、給我安全感…&#8230 ………

【閒聊】關於七年

Ra常把「七年一循環」掛嘴上。剛學習人設圖的時候,聽老師提到「第一個七年、第二個七年…」,老師分享她經歷兩個循環的感受與體驗,當時聽了可是我不懂;因為我才剛開始實驗權威與策略,我的身體還沒走到這個階段,Ra跟老師的話是進了腦袋沒錯,然而我無法體會。 直到現在,邁入第二個七年,回頭複習課程的時候,老師這些話總算「叮咚」了。我懂了。 對我而言,第一個七年,困難點在於遵循權威與策略之後,那一連串的拉扯。這些拉扯可能來自於自己跟自己、自己跟外在。自己的腦袋會質疑身體的反應,而當我依循身體反應去做之後,週圍的環境又會有雜音過來。 經歷完整個七年,我已經很習慣這種拉扯,也很習慣等待。這時候更明 ………

淺聊:從能量中心看人我關係

平常有沒有好好觀察自己有定義的能量中心是如何對他人造成影響,以及自己無定義的能量中心是如何被他人所影響?有沒有留意過,自己在“討拍”的時候,想填補的是哪一塊(或哪幾塊)? 例子一:珍珍的直覺中心與Ego中心是空白的。當她在對另一半抱怨時,其實抱怨與怒氣的背後是不安、是恐懼,同時她希望獲得對方的肯定;另一半的肯定與讚美有可能會讓她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同時,也會給她安全感。 例子二:鐵雄的直覺中心,他有自己持續穩定處理恐懼的方式。若他是珍珍的另一半,他很可能無法理解珍珍缺乏安全感的感受,若再加上他Ego有定義,他可能平常會在心裡嘀咕:「珍珍老是怕東怕西的到底是在怕什麼?」 我們都把自己擁有的“配備 ………

合作podcast、直播…連結

這裡放置我受邀上過的節目或直播清單與連結,方便查找。也謝謝所有邀請我的人,非常感恩。 ☀ 【尼克海波浪】 host by 《Rave Taiwan》-  Nick & Harris Ep18:喬安娜的補教人生  (apple podcast 連結) ☀ 【球之不得】host by 莊鵑瑛-小球 #57:【尋星計畫】ft. Harris & Joanna & Nick人類圖IHDS分析師之路生命分享 #58:【尋星計畫】ft. Harris & Joanna & Nick 薦骨人的嘴,騙人的鬼 #59:【尋星計畫】ft. Ha ………

小聊《解圖》

IHDS有篇文章“Reading the chart is an art”解圖是一門藝術,是Ra談論解圖這件事。原文連結請按此。   文章大意如下:   『解圖不是純科學。若是,我早就在幾年前弄一個程式出來解圖就好。對,你可以有所有的資料,Talking Bodygraph網站就是很好的例子,可是那不是解圖。手邊有一堆資料可是沒有經過整合、透視,這不是解圖。』   之前讀這篇文的時候,就一直銘記在心。實際上,在IHDS上分析師課程時,在學的就是「 融合統合」所有的資料,然後透過每個分析師獨特的風格,來解一張圖。奇特的地方在於,那些運作機制的公式雖然都一樣,可是不同分析師講出來的就是有不一樣的感 ………

小聊《紅與黑》

這篇是2019年6月發佈在舊專頁的文,稍微修整了一下,重新張貼。 在人類圖中,黑色個性部分表示我們的頭腦,也就是意識層面;紅色設計部分則是身體,無意識層面。這個觀念很重要是因為,在其它進階課程,例如《變數variables》(也就是四箭頭),會一直聽到Ra重複這個概念。 在《孩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》裡面,也會提到四個箭頭當中的一個,就是左上角紅色層面的那個箭頭。用意是為了能讓孩子從小就被正確的飲食方式滋養,發展他們的感知潛能。 黑色這邊是我自己可以意識到的,也是我所認為的自己。我頭腦裡面所儲存的經驗、記憶、知識,是要用來客觀分享給其他人的;頭腦的功用就是用來儲存、分析,就 ………

自我觀察日記分享

〔2021.5.4 – FB專頁貼文〕   這幾天情緒恢復正常後,又開始對前幾天當我黑洞的同學朋友們感到不好意思甚至愧疚。然後我警覺到:「咦?這是我的慣性模式嗎?」   那天,願意傾聽我苦水的朋友們,都是做好準備跟我通話的。我很感謝他們在我情緒滿溢的狀態下,沒有被“沖走”,沒有任何評判,也沒有任何分析,就只是靜靜地,甚至鼓勵我:「就洩洪吧。」   我知道他們當時是自願陪著我的。而我事後覺得愧疚、覺得不好意思的感覺,是長久以來的慣性反應。從小就被教導「要堅強、要獨立、不要輕易麻煩他人」,所以當我受到這樣的好意與陪伴時,會感到彆扭、不自在,無法坦然接受。   我想,這是那天好友提到「陰 ………

melancholy – 情緒與身體觀察記錄

【舊文:2018年4月19日 張貼於FB個版】 年輕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個情緒恐龍。意思是,對有些事的情緒感受很慢,總要事後才會發酵。學了人類圖之後,明白這個叫做「跑情緒波」。從聖誕節過後到三月,以為自己情緒快跑完了,原來並沒有。原來我還沒有攻頂,還沒有跌到最谷底。 第一發警訊是在4月5日當晚上課的時候。當天上課覺得自己講話很卡,能量沒辦法集中;而且呼吸運氣出來的位置比之前高,照理說應該是在靠近肚子的地方的,但那天感覺氣一直下不去。隔天重聽錄音做筆記,發現自己的聲音透露出急躁。這樣不行,哪裡不對了。用不對的頻率在上課,這不行。   此為驚嚇一。   接著兩天後,我發現我的急躁指數達到最高點,不耐 ………

【Ra語錄】能量場會說話

【Ra語錄】   “這些年來我一直試著解釋一件事,那就是:你的能量場會說話。每個人的能量場都會說話,不管你有沒有覺察到,你的能量場敘述著你的故事。當你跟別人人的能量場接觸的那一刻起,就已經接受到大量的訊息。你的覺察力越好,你接收到越多。我有三個開放的動力中心,我可以從其他人的能量場中感受到這些。” — Ra Uru Hu   “I mean, this is one of the things, you know, I’ve tried to explain for years. Your aura talks. Everybody& ………

退省的這段日子

這是我在2018年6月1日張貼在FB的舊文。  回顧朋友的贈詩,還是充滿感動,轉移文章的同時也特此記錄。 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 ;心地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  【Conscious mind, Body, Spirit/Emotion】 四月中曾經對情緒、身體與頭腦做了個記錄,之後就正式進入休眠狀態。意外發現這次自己的情緒波,很符合地震波,前面只是前震,接著主震,然後餘震。也許是身體與情緒的一個保護機制,身體不會一下子突然劇烈產生化學變化;一下子受到太過猛烈的情緒衝擊,人是會壞掉的。 休眠關機的兩個月,就是情緒在最大振幅的時候。那段期間,就像處在真空 ………